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贾真: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交往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3-06-20 16:49:28


 

今天我们无论在大街上还是新村里,很少看到成群结队的孩子。他们不是跟着父母进进出出,就是一个人在家和作业电脑相伴,住的是钢门铁窗独门独户的房子,玩的是呼风唤雨独来独往的游戏,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儿童最大的缺失是人际交往。

人 们常说,“人”字就是一撇一捺的彼此支撑,人类作为合群性动物,只有肩并肩、手拉手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拿成绩、学特长。其实不然,在整个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做个有本事的人;还要学会做人,做个有品性的人, 也就是说要具备自信自尊、善良宽容、认真负责等良好的人格表现。这些好品质不是遗传带来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家长的教育影响下,在孩子的经历体验 中,日积月累逐步生成的。其中人于人之间交往则是重要的途径,特别对一代独生子女来说。

有人会说,孩子不是整天和父母老师在一起吗?但仅 仅 这样的交往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两者之间是垂直性的关系(T),一条横线在上面表示大人,一条竖线在下面表示孩子,在这种关系中,大人更多的是权威命令, 孩子更多的是听话顺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生活天地日益扩展,特别是进入学校生活后,,小伙伴彼此间的交往不断增多,差不多身心水平,兴趣爱好的同龄 人,以平行性的关系(‖)进行交往,只有在这样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交往中,孩子才能懂得怎样去宽容的接纳、真诚的互助、公平的竞争、有节的进攻、也才能 在将来立足于由人组成的复杂社会。以下就家庭中如何指导孩子进行交往提供一些策略。

一是要鼓励孩子自己寻找朋友

由于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儿童的伙伴友情常常表现出广泛性和肤浅性的特征。尽管如此,好伙伴也是孩子们自己慢慢寻来的,童谣“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有 的父母喜欢代替孩子的选择权,不许你和某某玩,你应该和某某在一起,在一些大人的头脑中,家庭财富、父母职业、同伴特长等信息显得特别重要,殊不知这是多 么功利俗气。倒是儿童的心灵显得纯洁透亮,和谁在一起玩得来、谈得拢、有快乐就和谁做好朋友,高兴是小孩子找朋友的第一原则,基础是性别兴趣诸方面的同质 性。调查表明,许多孩子愿意去学校,主要不是那里有老师、有知识,更多的是因为那里有同伴,在交往活动中,他们可以获得身心的愉悦,当然也包涵着成人所期 待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例如,你来自乡村我来自城市,在交流中就可以扩展知识经验;你会下相棋我会踢足球,在互动中就可以学到新的本领;你有话要说我愿 意倾听,在对话中就可以得到情感支持。

父母应顺着儿女的天性,鼓励并指导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主动寻找朋友伙伴。首先,要多提供孩子交往的 时 间和空间。傍晚离开学校时,不要急于接儿女回家,可以让他和朋友们痛快地再玩一会儿;双休日也可以拿出一段时间,和堂兄表妹、邻家伙伴及班上同学在体育 场、博物馆和公共绿地等处去走走看看玩玩。其次,要多鼓励孩子主动与别人进行沟通。父母可以多向孩子询问一些交往问题,如:下课后你最喜欢和谁一起玩?问 过小伙伴家住在哪里吗?最后,要多嘱咐孩子带上喜欢的书、玩具等和别人一起分享。因为如果总是空着手加盟游戏或其他活动,伙伴们会由于单向付出而冷落对 方,孩子也会由于内心有愧而倍感拘束。

一个孩子找朋友、处朋友能力的大小,常常会导致他们在儿童群体中处于一定的位置:或者成为受欢迎的 人 缘儿,或者成为受排斥的嫌弃儿,或者成为受忽略的孤独儿。人缘儿的主动善良常常受到周围人的赞赏,而嫌弃儿和孤独儿则更容易有攻击破坏行为及退缩焦虑反 映。从中可以看到,孩提时的交往状态对未来人格形成是有相当影响的。

当然随着子女的长大,父母的影响力会逐步减弱,同龄伙伴之间彼此在深层价值取向上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时成人必须在孩子找朋友的问题上保留一定的“政审权”。

二是要帮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

有 的父母说,孩子胆小,和别人玩总是受欺侮;也有的认为,孩子太霸道,经常在外面惹是非,最后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不如在家呆着。的确,不管是看电视玩电脑, 还是和老人父母在一起,衣服不会脏、危险不会在、矛盾不会有,但孩子们却不乐意,因为和机器和大人打交道并不是他们的自然生活状态。其实,由于每个人的性 情、想法不一样,只要人与人在一起,或大或小的矛盾摩擦总是会有的,儿童世界也是如此。

遇到孩子发生人际矛盾应该怎么办呢?采取把孩子拉回家来躲是非的逃避法、由大人出面解决纠纷的替代法以及面对面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教法也许都不是上策。正确的做法是,指导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交往中的麻烦事,这对于独生子的成长来说,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和生活能力的锻炼。

一 般来说,在同伴关系的发展中,初期会表现出更多的单向接受关系,他借玩具给我的,他帮我拿蜡笔的,他自然就是我的好朋友,在这个阶段中,人际关系因为简单 而显得比较温和。接着就到了以互聊互动、互助互让、互惠互信为基本特征的你来我往阶段,在共同的游戏学习活动中,如果甲方常常只获得不付出,乙方就会不理 他;在双方遇到问题商量对策时,如果甲方每次都毫无主见,乙方也会远离他。如何保持伙伴关系动态中的平衡呢?关键在于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学会移情,即不只 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还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父母可以启发孩子在内心进行自问自答:如果别人推倒了我扬长而去,我会有如何的感 受?如果别人拒绝我的求助,我会有怎样的想法?这样的教育才有实效。

有这样一个故事,上小学的女儿带着伙伴到家里来玩,母亲拿出一块大蛋 糕 叫孩子全都给别人吃,父亲却说,你们两个人自己商量着办。最后看到的情景是:一个人负责切蛋糕,另一个人则先拿。也许两个小朋友碍于情与理,不得不掩饰内 心希望多吃点的欲望,但如果切得有大小,别人先拿大的,自己会有苦说不出;而自己先拿大的,似乎又显得不够礼貌好客。的确通过平均分的方法,防止了可能出 现的尴尬和麻烦。在这个案例中,妈妈的做法看似有专门利人的道德,却远离了孩子的内心感受;爸爸的做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他让女儿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和解 决了生活中的问题。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上看,一个人从小到大面对利益时,是沿着先不肯分的一切归己,到大家一样多的平均分配,再到谁本事大谁多的按劳获 得,直至谁需要就给谁的按需分利这样的层次发展的。只要在道德上不出底线,的确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小伙伴们在遇到人际矛盾时,通常会 通 过协商来进行自我消化,或者各退一步达成一致,或者你进我退相安无事,(下次就该是我进你退)如果互不相让争吵打架,(这样的攻击性行为一般是对物不对人 的)就要承担共事失败、情绪不悦等后果,其能否成为孩子逐步减少不恰当无效行为发生的刺激,则取决于教育的引导。

三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合作共事

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必定要和别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合作与竞争就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由于社会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现在人们普遍关注孩子竞争能力的培养,总是不断地告诉他们:要超越、要争上游、要胜人一筹。

个 体心理发展的顺序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先学会合作再学会竞争的。当孩子们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努力目标,协作的分工行为,和睦的人际关系时,合作关系就基本形 成了。有一个钓鱼的游戏很能说明合作的特征:主试让孩子们分成两组,每个人都有一根细绳去钓瓶子里的玩具鱼,当大家都钓着鱼后,又要求他们迅速地把钓到的 鱼经过很小的瓶口取出来。其中有商有议的合作组很快就商量了一个行为规则,那就是按顺时   针方向依次取出鱼;而另一组则是自顾自拼命往外拉,终于因为瓶口太小,耽误了时间,未能完成任务。试想,若以竞争为主题重新设计钓鱼游戏,考虑的因素就要 复杂的多。因为只有超越别人才能实现目标,对抗性行为就会增多,人际关系就会紧张,虽然重压之下有助于发挥个人潜能,但多数人更容易成为失败者。由此可 见,在竞争关系中,个人更要具备诸如实力、道德、自信、耐挫等全面的素质,这对年幼儿童来说,显然是难以达到的,所以他们普遍都更偏爱合作。

儿 童的合作能力是在合作经历中发展起来的。从本性上说,孩子是愿意和同龄人在一起的,但由于年龄较小,常常缺乏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家长要关注他们生活中的 合作事件,特别是在言语和行为的细节之处,更要及时给予恰当的帮助指导。就倾听来说,要训练延时反应,不能因为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任意打断别人说话; 要注意听话姿态,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就表达来说,要顾及别人感受,不能象小霸王一样,说起来没完没了;要学会边想边说,用词得当、条理清 楚,让人一听就明白。就担当来说,要懂得责任在肩,不可以在群体中滥竽充数、坐享其成;要尽量用心用力,做好哪怕是不起眼的琐事小事。

总 之,从一个孩子的发展来看,是一个不断地走出自我小天地,逐步形成他人意识和集体意识的社会化过程。我们所面临的世界将越来越需要人们携手并肩共同面对挑 战。当家长的必须要有这样的远见卓识,帮助孩子在与伙伴的互动中,学会公正、分享、善良、互助、利他、诚信、宽恕、感恩等良好的交际品质,促进健康人格的 全面发展,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