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关于廉颇的历史故事-晚年叛国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1-04 17:47:20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去阅读一些好的文章和作品。就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老师们也会去要求我们多阅读一些好的文章,来帮助我们的提高,下面是学大教育的专家们为大家的带来的课外阅读之关于廉颇的历史故事-晚年叛国,希望大家认真的阅读下。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而名声大噪,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长平之战赵军长途跋涉而至,在兵力和态势上都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此时的廉颇纵观大局,采取固守的作战方针,命令赵军筑起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力挫秦军势力。但没想到被秦国使用反间计,赵国临时换赵括为将,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将军致使赵军损失兵力四十万,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长平之战后,燕国趁机入侵赵国国境,廉颇领命率兵前往迎击。此战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的弱点,对燕军予以痛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公元前251年,任为相国,封为信平君。彼时廉颇成为了赵国手握军政大权的第二号人物,并于当年成功击退了前来偷袭的燕国军队。

但是,廉颇的辉煌时代并没有持续太长。至赵悼襄王,他对老将廉颇不信任也不服气。免职了廉颇,廉颇内心愤懑,一怒之下进行了回击,不过廉颇自觉自己做得不对,难逃一死,于是迫不得已才逃亡到了魏国,之后赵国也派使者前来问询廉颇,可惜使者回去说廉颇是个不中用的老东西,廉颇也只得在异乡郁郁而亡。

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里。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编撰《千字文》。其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来形容战国时期这四位战功赫赫的名将,在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更是直接问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位骁勇到底不是一般的莽夫,在老后也想着带兵打仗为国出力,不得不让世人尊敬,可知这位大将在战国乃至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以上就是课外阅读之关于廉颇的历史故事-晚年叛国的全部内容了,努力的提高我们的成绩,为了我们的梦想去奋斗吧。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学大教育。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