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松梢害虫(图)】百科知识点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7-08-23 13:41:46


自然界中存在着很多害虫,大家有必要了解这些害虫,这样在见到这些害虫的时候我们才能认识,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松梢害虫(图)】百科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松梢害虫

指取食于松树树木嫩梢,造成其枯梢、甚至死亡的多种害虫。

大多属鳞翅目的卷蛾科和螟蛾科;鞘翅目的象科和小蠹科的少数种类也能造成严重损害。受害植株生长受阻、干形扭曲,木材产量和质量降低。有些种除害嫩梢,也害球果和种子。

种在中国的松梢害虫主要有6种,分别为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油松球果螟(D.mendacella),松实小卷蛾(Petrova cristata),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arotana),松梢木蠹象(Pissodes spp.),切梢小蠹属(Blastophaus spp.)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鳞翅目螟蛾科昆虫。又名云杉球果螟。幼虫蛀食主梢,引起侧枝丛生,树冠畸形,材积损失率为当年生长的1/3,不易成材。成虫体长10~16毫米,翅展20~30毫米,灰褐色。前翅暗灰褐色,中室顶端有一肾形大白点,白点与外缘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白色波状横纹,白点与翅基部之间有两条白色波状横纹,翅外缘与缘毛处有一条直的黑色横带;后翅灰褐色,无斑纹。卵椭圆形,黄白色,长约0.9毫米。幼虫体长12~27毫米,头部及前胸背板赤褐色,胸、腹部淡褐色,体表有多数褐色毛片,其上生有1~2根细毛。腹部各节有对称的毛片4对,背面的两对较小。蛹长椭圆形,黄褐色至黑褐色,长约15毫米,腹末有一深色的骨化狭条,其上着生3对钩状臀棘。

分布于中国大部分省(自治区),欧洲各国、日本、朝鲜和苏联的西伯利亚也有分布。在中国为害马尾松、油松、黑松、红松、赤松、黄山松、华山松、云南松、樟子松以及火炬松、加勒比松和湿地松等引进树种。

每年发生代数依地理分布而不同,幼虫在被害枯梢及球果中越冬,翌年3、4月间开始活动,向下蛀入两年生枝条或另一新梢继续为害。幼虫 5龄后老熟,于蛀道上端咬一圆形羽化孔,以丝连结木屑粪粒封口后,在羽化孔下方做蛹室化蛹。蛹期约半月,成虫羽化后需补充营养,白天静伏梢头针叶基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散产于被害梢枯黄针叶的凹槽处,每雌平均有卵50粒。幼虫孵化后钻入旧虫道或鳞皮下生活3~4天后爬出迁移为害,大多蛀害直径0.8~1厘米的新梢。从梢的近中部蛀入,蛀道内外有大量蛀屑及粪粒堆积,近半数幼虫有转移至另一新梢为害的习性。大多发生在4~9年生、郁密度小、生长不良的幼林中,引进的松树比中国原产的各种松树受害更重,有的甚至蛀食幼干的韧皮和边材。天敌主要有长矩茧蜂和大腿蜂。

油松球果螟(D.mendacella),鳞翅目螟蛾科昆虫。又名松果梢斑螟。成虫体长10~13毫米,翅展约26毫米。前翅赤褐色,近翅基有一灰色短横线,内横线和外横线为波浪状,银灰色,两横线之间为暗赤褐色,但近翅的边缘则呈浅灰色云斑,中室端部有一新月形白斑;后翅浅灰色。卵椭圆形,长径0.8毫米,乳白色至紫黑色。幼虫老熟时体长15~22毫米,灰黑至黑蓝色,有光泽。头壳、前胸背板及腹末第9、10节背板均为黄褐色,刚毛较长。蛹赤褐色,长11~14毫米。

幼虫为害油松、马尾松、华山松、白皮松、赤松及红松的嫩梢和球果,通常阴坡老树球果被害较重。此虫在四川一年发生 4代,河南2代,陕西则一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梢或球果内越冬,幼虫老熟后于被害梢或球果内化蛹。天敌主要有小茧蜂和病原微生物。

松实小卷蛾(Petrova cristata)。鳞翅目卷蛾科昆虫。又称松梢小卷蛾。成虫体长7毫米,翅展11~19毫米,体黄褐色,中央有一条较宽的银色斑纹,靠臀角外有一肾形银色斑,其内有3个小黑点。翅基部的1/3处和顶角处各有银色横纹3~4条;后翅暗灰色,无斑纹。卵椭圆形,长约0.8毫米,黄白色至红褐色。幼虫体长10毫米左右,头部黄色,前胸背板黄褐色,胸、腹部淡黄色。蛹纺锤形,长6~9毫米,茶褐色,腹末有3个小齿突。

分布于中国的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四川、河南等省;日本也有发生。为害马尾松、黑松、黄山松、油松、湿地松。

在南京每年发生4代,春季第1代幼虫大量蛀食当年新抽芽梢,被害芽梢弯曲成钩状逐渐枯死。夏季第 2代以后多蛀食球果,造成种子减产。成虫夜间活动,卵散产于针叶或球果基部鳞片上,每雌产卵30~80粒。幼虫孵化后爬至当年嫩梢上部蛀食,蛀道长约10厘米,每梢内可有虫1~8头,每个被害球果内有幼虫1~3条不等,被害果弯曲变黄枯死。幼虫共5龄,约经29天完成发育,在被害梢或球果内化蛹,蛹期约1周。每年10月中旬以蛹在被害梢或球果内越冬。

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garotana)。鳞翅目卷蛾科昆虫。成虫体长6~8毫米,翅展16~20毫米,灰褐色。前翅由灰褐、赤褐、黑褐三色片状鳞毛相间,组成云状不规则斑纹,顶角处有一弧形白斑,后翅灰褐色。卵扁椭圆形,长径0.9毫米,乳白色至红褐色。幼虫老熟时体长12~20毫米,头及前胸背板为赤褐色,身体其余部分为粉红色。蛹赤褐色,长约7.5毫米,腹末端有钓状臀棘 8根,蛹外有黄褐色的丝质茧。

分布于中国的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江苏、浙江、江西和安徽;欧洲的一些国家、苏联及日本等也有。为害油松、马尾松、赤松、红松、黑松、华山松、湿地松、白皮松和云南松。此外还可为害北美五针松、短叶松、云杉和冷杉等树种的嫩梢和球果。被害林木平均高生长损失40%,材积生长平均降低13.1%,种子严重减产,木材质量及利用价值降低,是四川省最重要林木害虫之一。一年发生 1代,以蛹越夏过冬。依各地气温高低,翌年2月下旬至4月中旬日平均气温10~14℃时陆续开始羽化,傍晚活动飞翔,照度0~250勒克斯时飞翔活动最盛。卵散产于嫩梢、球果及针叶上,每雌平均有卵50粒。卵期5~22天,幼虫孵化后取食嫩梢表皮、 针叶及球果表层。2~5天后逐渐蛀入嫩梢或球果内部为害,约经1个月左右幼虫开始老熟坠地,进入枯落物、杂草、地衣中,再经6~14天后化蛹。各地老熟幼虫坠地时间依气温而异,四川较早,4月下旬即已开始,陕西则延至6月上旬;以每天12~16时坠地的最多。蛹期长达 310天左右。多发生于海拔1900米以下的纯林中,疏林重于密林,幼、中龄林重于成熟林,油松、马尾松重于华山松和白皮松,人工林重于天然林。

松梢木蠹象 (Pissodes spp.),鞘翅目象甲科昆虫。成虫体长4~9毫米,长为宽的2.6倍,深黄褐色或深褐色,无光泽。头管长1.1~3毫米,略弯曲。前胸有灰白色鳞毛覆盖,中线中后部两侧各有灰白色小圆点1个,小盾片长圆形,密布灰褐色毛。鞘翅上有近长方形的粗刻点纵列10行,每隔 2行有一纵隆起,并有不规则的鳞片,中后部鳞片构成一条灰白色不整齐的横带,横带下为黑褐色。卵长椭圆形,长径 0.7毫米,淡黄色。幼虫老熟时体长 8~13毫米,乳白色,体弯曲,无足。蛹长4~9毫米,乳白色,头顶、前胸背板及腹部各节均散生数个突出的小刺,腹末两侧各具刺一根。

分布于中国的四川和云南省,为害云南松的枝梢。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枝内越冬,翌年2月中旬幼虫开始活动,蛀道内充满虫粪。3月以后被害枝相继枯死,对5年生以下幼树多为害根颈部,造成全株枯死。幼虫老熟后即在被害枝内化蛹,4月下旬羽化。5月中旬成虫外出,以云南松枝条为补充营养,喜于午后活动,常在植株间作短距离飞翔,卵产于 2年生枝梢韧皮内,每雌平均产卵20粒。幼虫孵化后在原地侵入为害。

切梢小蠹属 (Blastophagus spp.)的多种小蠹虫也是严重的松梢害虫,中国共有3种:横坑切梢小蠹(B.minor)、 纵坑切梢小蠹(B.piniperda)和红松切梢小蠹(B.pilifer)。它们均属鞘翅目小蠹科昆虫。 成虫体长相近(3.5~4.5毫米),体色相似(黑褐色至黑色),主要区别是:横坑切梢小蠹的成虫鞘翅斜面第 2列间部与其他列间部相同,不凹下母坑为复横坑;纵坑切梢小蠹上述部位凹下母坑为单纵坑(图3);而红松切梢小蠹的列间部与横坑切梢小蠹的相同,但列间部有绒毛两列,一列为竖起的绒毛;一列为倒状的绒毛,鞘翅基缘有一列明显向上翘的钝齿,母坑道为单纵坑。横坑切梢小蠹和纵坑切梢小蠹分布几遍及中国林区,为害马尾松、赤松、黑松、油松、红松、樟子松等。红松切梢小蠹分布于黑龙江省,反为害红松。 3种小蠹成虫均以枝端嫩梢为补充营养,侵入孔多位于新梢芽下1厘米处,在枝髓内蛀食,坑道长约3~4厘米,被害梢随即枯死。此外,尚有夏梢小卷蛾(Rhyacionia duplana)分布于华北和辽宁, 油松小卷蛾(Epinotia spp.)。

分布于山西, 均加害油松; 云南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insalariana)分布于云南,为害云南松、高山松和思茅松。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在广西等地为害马尾松也很严重。

【松梢害虫(图)】百科知识点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学大教育网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害虫介绍,欢迎大家进行查阅。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