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能从“别家个案”里得到什么?
来源:杨韵 时间:2013-11-05 14:49:59
现在,距离暑期结束,新学期开学已经近两个月了。不过,在这个暑期发生的一些与孩子们有关的事情却仍旧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8岁女童行路700里返乡、父亲带9岁女儿练摊……”而围绕着这些事件,各种讨论也是沸沸扬扬。对此,家长们最为关心的,恐怕还是“这些实践有好处吗”“我们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关于这个问题,如果要我来说,恐怕是要给那些抱期待的家长泼点冷水了:能从这些个案上直接借鉴的内容,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还是要回过头,多好好看看自己的家庭。家庭教育,个性化很重要。
“别家个案”其实跟“我们家”没有什么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人特别需要集体认同,特别强调“我跟别人是一样的”,这样一来,焦虑感就会降低很多。但这个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特别关注评论。
其实,这些个被媒体报道出来的事件本身对于当事的家庭来说,也许根本不是个什么事儿,这只是一个个案。但是国人对此却有个倾向:当这个个案被报道出来之后,大家就会去评断,它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很少有折中的部分,缺少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对于这么一个事件,国人很少去考虑到它本身发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有哪些可能的原因,而是直接“我判断大概是这样”。举个例子来说,美国人看一个刑事案件,会多角度去考虑,针对这件事本身去判断,最后的结论往往是“这个人在这个事件上,犯了某个错误”。而在国内,大家的判断基本上是“这个人很不好”,而不会去说这个人在其他方面很好,就是在这个事情上犯了个错。这种考虑事情的方式,具有很强的角度唯一性。
这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媒体把这么一个事件报道出来的时候,大家更多是呈现一个评判的态度,而很少去探究,这个事件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而从教育的角度上来看,其实我们很难这样就从别人的这种事件里学到适用于“我们家”的部分。因为这种事件往往具有很强的惟一性,跟“我们家”其实没有任何关系。
别硬逼自家的“豌豆”开出“玫瑰花”
而现在,为什么我们会对这种新闻做很多的讨论?这是因为家长的普遍想法是,希望从这些个案身上,找到适用于我们自己家庭的情况。但却很少有家长去真正审视自己的家庭发生了什么或者自己的孩子是个什么情况。我们把太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同一性”上。所谓“同一性”,就是人跟人之间相似的那个部分。我们一直强调人跟人之间能不能做比较,或者能不能跟他人呈现出一样的部分。举个例子,如果我孩子的班级里大多数孩子数学能考100分,我作为家长,我就会希望我的孩子也是一样的,也能在数学上特别出色。但实际上,很可能我的孩子数学比较薄弱,但在语文上特别有天分。这样我就很难去发展我的孩子独特的那个部分,而是人云亦云,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数学也能考100分。
我们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够“成才”。但什么才叫做“成才”呢?现在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成才”,其实还是社会上的同一标准。而从个性化教育的角度来说,“成才”其实是想要让孩子在自己独特的部分“成才”。如果孩子是木材,那么就希望孩子能做一个很好的柜子,红木就做红木柜子,一般的木头就做一般的柜子。只要他呈现的是他的独特特质中最好的部分,就行了。这就可以认为是“成才”。但现在大多数家长却不是这么去考虑的,更多的家长是希望:这个社会标准倡导的是“玫瑰花很好”,那么我的孩子哪怕他本身是一颗豌豆,也要去成为一朵玫瑰花,就算成为一朵很廉价的玫瑰花也没有问题。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
无锡市辅仁中学在哪_校园怎样(图)
2018-10-30 -
2019年中考生该怎样科学复习
2018-10-12 -
中考生如何才能进入高效率复习状态
2018-10-12 -
文学作品《搭船的鸟》原文赏析
2018-08-10 -
文学作品《威尼斯小艇》原文赏析
2018-08-10 -
文学作品《牛顿在暴风雨中》原文赏析
2018-08-10 -
文学作品《圣诞老人的故乡》原文赏析
2018-08-10 -
文学作品《公仪休拒收礼物》原文赏析
2018-08-10 -
文学作品《陈毅探母》原文赏析
2018-08-10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