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陆士嘉简介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6-23 16:59:54


世界范围内有很多知名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和生平有利于我们增长见识,同时对我们了解世界也有帮助,为了增加大家对这些人物的了解,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陆士嘉简介,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陆士嘉(原名陆秀珍)(1911.3.18-1986.8.29),女,萧山城厢镇人。中国著名的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中国籍留学生、博士生。

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倡导旋涡、分离流和湍流结构的研究。她是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者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发展中国力学事业和培养航空工业的科技人才作出了贡献。

1911年3月时任清朝巡抚的陆钟琦执行清政府的任命带着家人远赴千里之外的山西上任。第四辆马车里坐着陆钟琦的儿媳,刚到苏州城外,少妇的肚子阵痛不停,3月18日陆士嘉诞生在苏州知府衙门的内宅——狮子林里。9月陆世嘉的父亲陆光熙遵从父命来到太原协助训练新军,他想借此行说服陆钟琦归顺同盟会,陆光熙早年留学日本并参加了同盟会。

翌日陆仲琦、陆光熙、陆敬熙(陆士嘉的叔叔)父子三人谈话间,陆仲琦手下新军标统——阎锡山领头射杀了父子三人,杀完了人,又跑到内室,枪杀了陆仲琦的夫人唐氏、陆敬熙之子,以及6名仆人,除了陆光熙大儿子腿部中一弹外,陆秀珍和妈妈、二哥等人毫发未伤。待料理完丧事,母亲带着陆士嘉兄妹三人来到北京投靠从医的舅舅施今墨 。

早年经历

1921年陆士嘉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现在的第一实验小学)读高小时,和钱学森、张维同班,邓颖超在这个学校当老师 。

1923年12岁的陆士嘉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和钱学森是同年级但不同班(男女分班),他们幼时先后同窗了五年 。

1924年初中二年级时,陆士嘉从朋友那里借到了一本《居里夫人传》,并作出决定:学理科,当中国的居里夫人。

1929年陆士嘉以第一名考入不收学费的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成为该系唯一的一名女生,在校期间半工半读。

1933年大学毕业,陆士嘉又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拿到学士学位并来到河北大名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教学,之后接替汪德昭担任北京志成中学(今北京35中)物理教员四年,并努力存钱,准备留学深造。

1937年7月16日,在日本人发动七·七事变后九天,陆士嘉和张维登上南下的火车去南京办理出国留学手续,拜谒了中山陵后,赶到上海,赶在八·一三日本人入侵上海的淞沪战役开战前两天,登上了开往欧洲的最后一班英国轮船。

赴德留学

1937年陆士嘉借钱自费留学,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研究院,学习物理,并以优异成绩获洪堡奖学金。

1938年陆士嘉因闻日军飞机侵华轰炸,决心改学航空,于是拜见普朗特教授。第一次时间晚了没见着,第二次被秘书拒绝,第三次才给她和教授约定了见面时间。

普朗特教授从不收女研究生,更瞧不起来自落后的中国的学生,加之已公开宣布不再收徒,故一口回绝了陆士嘉的请求。陆士嘉很不甘心,向普朗特提出考试要求,面对她的民族自尊心、倔强和自信,普朗特同意出题考她。2个月后陆士嘉考试成绩之好大出普朗特意外,他欣然接受陆士嘉为自己的关门弟子,也是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中国籍留学生、博士生 。

1942年陆士嘉《圆柱射流遇垂直气流时的上卷》论文被通过,获得博士学位,因为正处在二次大战期间,在实验设施对中国学生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她用求解析解理论,解决飞机喷气发动机一个技术关键难题,其理论和实验结果完全吻合。毕业后她曾先后到柏林高等工业学校任助教和在萨克逊堡造船厂的柏林设计研究部任研究工程师。

1944年初,因该研究部被轰炸,她不得不离职。以后在导师普朗特的介绍下,又回到哥廷根大学工作。普朗特本想让她进空气动力研究所工作,但是该所负责人F.里格尔斯(Riegels)是个纳粹党员,他因陆士嘉坚决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而拒绝其进所工作。后来,陆士嘉只能在哥廷根大学内另辟一室,单独搞导师给她的课题,而且当时只让她解方程,并不让她了解方程的由来和作用,为此她愤然辞职,决定尽快返回祖国 。

毅然归国

1945年末陆士嘉夫妇从德国途经瑞士于1946年7月回国,之后担任天津北洋大学教授 。

1947年秋应清华大学钱伟长的邀请,陆士嘉夫妇二人带着女儿张克群和刚刚生下不久的儿子张克潜,来到清华园开始从教生涯,因为“夫妇不能同时任教授”的不成文规定,陆士嘉在清华大学水工试验所,担任研究员。他们在刚竣工的胜因院27号住了多半年,随后迁到胜因院23号安顿下来,终于结束了漂泊的生活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清华大学的第一次教授会上,军代表宣布取消原清华大学关于“夫妇不能同时任教授”的不成文规定。第二天,陆士嘉就收到了清华大学航空系教授的聘书。

1951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4—1975年任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52年陆士嘉担任北京航空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建校之初,她自己花钱买来一大堆肥皂,和教师们一起制作建校规划模型——北京航空学院最早的蓝图。陆士嘉是北航第一任空气动力学教研室的主任,也是建立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1954年在她主持下,招收了该学科最早的研究生。1955至1957年,她还应聘为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1956年在她和其他专家的提议下,该院成立了空气动力学专业。她在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等问题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58年她和其他同志一道建成一整套低速风洞,同时又积极参与和组织全教研室人员自行设计和制造超声速风洞和大型机械式六分力天平。

1961年任北京航空学院数学力学系副主任,积极主张和筹建成立了空气动力学研究室,并首任该研究室主任。

1962年她作为流体力学家,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参与了我国第二个科学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

文革期间

“文革”时期,陆士嘉夫妇二人作为“反动学术权威”都遇到了劫难。由于存款被冻结,而且工资少得可怜,他们不得已变卖家里的东西。从结婚用的金戒指,到装水果的铜盘子,都被卖了换钱用,家里越发显得空荡荡的。

1968年8月,大学毕业的女儿被分配到大庆油田,高中毕业的儿子去山西插队。他们的住房被调整,胜因院23号一下子又住进3户人家,只给他们保留了两间屋:一间是楼上原来的书房,另一间是楼下原来的保姆房。又过了两个月,张维被派遣到江西鲤鱼洲清华干校养猪,一家人各在四方,清华就剩下陆士嘉一人。

1972年,夫妇二人的住处得以恢复,张维和女儿也先后回来了。

步入晚年

1981年陆士嘉的一个助手第一次赴西德执行合作项目时,她对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你是第一个代表北航出去的,不但要完成好任务,而且要打开局面,为以后去合作的同志打好基础。”

1982年陆士嘉已年迈多病,仍然接受德国洪堡基金会的邀请访问了德国。同年她亲自写信,邀请美国边界层理论和计算专家Cebeci教授来北航讲学,她拖着病体坚持和大家一起听完了三天的讲课,并主持讨论。

1982年陆士嘉发起、主持了在福州举行的全国第一届边界层和黏性流体力学会议。

1983—1986年任中国政协常务委员。1984年任民盟中国第五届代表大会中央常务委员。

1984年又亲自参加了在四川峨眉山召开的第二次会议(是其生前最后一次参加全国性学术活动),在此次会议上正式确定该系列会议为分离流和漩涡运动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延续至今),为新兴流体力学分支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1984年任民盟全国第五届代表大会中央常务委员 。

20世纪 80年代,陆士嘉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但她仍然热心于生物流体力学的发展,并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有关空气动力学的条文。由于常年过度劳累,她患上了心脏病。但是她即便是在生病住院的时候,还是坚持审阅论文、指导学生。

1986年8月29日病重逝世于北京。

以上就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陆士嘉简介,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加深大家对这些人物的了解,更多的人物介绍请关注学大教育网,相信会对增长你的见识有所帮助。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