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鼠咬热(图)】百科知识点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7-08-23 10:00:37


生物是学生必学的科目,在课外时间大家要掌握一些与生物相关的知识,这样才对学好生物有所帮助,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鼠咬热(图)】百科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鼠咬热

鼠咬热是一种由家鼠或其他啮齿动物咬伤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实为两种病原体各异、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的疾病。病原体分别是小螺菌及念珠状链杆菌,临床上也按病原体分类将鼠咬热分成两型。①小螺菌型 本型分布于世界各地,以亚洲为多。中国有散在病例报道,多在长江以南。鼠类是传染源,咬过病鼠的猫、猪及其他食肉动物也具有感染性。人被这些动物咬伤后得病,人群对本型普遍易感,以居住地卫生情况差的婴幼儿及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机会为多。本病散发于世界各地,但病例较少。中国仅见小螺旋菌引起的报道。经抗生素治疗,预后较好。未经治疗者死亡率达10%。两型在感染方式、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各方面均有差异。②念珠状链杆菌型 传染源是野生或实验室饲养的鼠类等啮齿动物。人被病鼠咬伤或食入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而发病。中国至今无此型鼠咬热的报道。

病原体有两种:一为小螺菌或称鼠咬热螺旋体,属螺菌科,长约3~5μm,有鞭毛,运动迅速,其所致疾病为螺菌热;另一种为念珠状链杆菌,属弧菌科,长1~3μm,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等,其所致疾病为链杆菌热。前者由啮齿类动物传染;后者除由啮齿类动物传染外,还可由污染的牛奶和食物传染。

发热、皮疹和全身症状是二者的共同表现。

1.念珠状链杆菌

潜伏期短,约为10天。初期出现发热、寒战,2~4天后出现泛发性麻疹样皮疹,可累及跖,也可呈瘀斑。关节疼痛,可发生胸腔积液、心内膜炎、肺炎和败血性梗死。

2.小螺菌型

潜伏期较长,1~4周。突然发生高热、寒战。被咬部位发炎、溃疡,可发生淋巴管炎。皮损初期为红斑,多见于腹部,数量不多,可融合成片,呈紫红色,形成发硬的斑块。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多,(15~30)×109/L,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也可增多。

2、细菌学检查

对小螺菌所致病例,除鼠咬史外,须从患者的血液、关节液或局部脓液寻找病原体,或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检出螺旋体,或将涂片染色后检查。如将血液接种小白鼠、豚鼠或兔的腹膜内,1周后检查血液及腹腔液,易于发现此病的小螺菌。因为动物本身可带这类病原体,在接种前须先检查血液,以肯定没被感染,然后再接种。对于链杆菌所致的病例,除上述方法找病原体外,可用气-液相色谱法作快速诊断,还可利用血清学方法检查凝集素的存在。

【鼠咬热(图)】百科知识点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多阅读一些生物百科知识点,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学识。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